中国聚氨酯PU发展史

1.PU工业初始开创期(1958年-1978年)

我国PU工业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未,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。1958年大连染料厂研制成异氰酸酯(TDI),1968年建成年产500T生产装置,为我国PU工业开创了条件。六十年代初,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了聚醚型PU软质泡沫塑料。同期,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三条PU软泡生产线,分别装置在上海、北京和山西3个塑料厂。七十年代初江苏所与南京橡胶厂研制成混炼型PU弹性体(MPU),同期天津化工研究院和天津油漆厂研制成PU涂料。上海合成树脂研制成PU胶粘剂,并由上海新光化工厂投入工业化生产。1974年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研制成PU防水材料,江苏所研制成PU防水和灌浆料。1976年江苏省化工厅组织了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等单位进行PU跑道胶的技术攻关,并于1978年开始在国内各种类型体育场地大面积推广应用。

我国PU工业在上世纪七十年未以前,虽然有一定工业装置,但规模均不大,当时我国PU树脂全年生产能力仅为1万T左右,产量也只有5000T左右。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未是我国PU工业初始开创阶段。

2.上升发展期(80年初至90年代未)

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政策实施改革开放,八十年代初江苏常州有机合成厂和广州人造革厂从意大利引进了PU合成革生产装置。山东烟台合成革厂从日本引进了PU合成革技术,以后又引进了1万t/aMDI生产装置,并于1984年正式投产成功。同期,甘肃银光化学工业公司引进德国TDI制造技术和设备并于1990年建成2万t/a生产规模。80年代未到90年代末期,国内上海高桥化工三厂,南京金陵石化厂、沈阳石油化工厂及天津石化三厂和锦西化工总厂等单位分别从日本、美国、意大利等国引进了万吨级规模的聚醚生产装置。从而为我国PU工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。

1984年10月成立了全国PU行业协作组。1994年12月经国家批准,“中国PU工业协会”正式成立。从此,中国PU工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,至1998年我国PU树脂产量达到77万T。2000年国内MDI产能为3万t,TDI产能为4万t,聚醚多元醇产能为3万t。

3.快速发展期(2000年~ )

近年来我国PU工业飞速发展,已成为我国化工产业发展中最快的行业之一。2000年~2005年我国PU产量、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%、18.8%,产量从100万T增至240万t/a,表现消费量从106.7万t/a增至252万t/a。2005年我国国产MDI产能达到28万t/a,消费量51万t/a。TDI产能达到12万t/a,消费量36万t/a。聚醚多元醇产能达113.5万t/a,消费量88.9万t/a。预测到2010年我国PU产能将达到439万t/a,为全球PU总产能(1690万T)26%。未来5年中国PU产品消费量,将保持15%的年平均增长率,届时,我国将是全球最大PU产品制造和消费中心。

预测到2010年国内MDI产能将达到109万T,需求102.6万T。TDI产能达到57万T,需求57.9万T。聚醚多元醇产能达到130万T,需求103万T。MDI、TDI和聚醚多元醇将是亚洲最大,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。

在我国PU工业发展中,烟台万华、上海高桥石化、锦西化工、天津石化三厂、宇田化工、山东东大、黎明研究院、江苏化工所、苏州湘园等单位为我国PU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

返回